大台北建案公设比频创新高引民怨,世界多国公设比计入房价,除了台湾,香港、中国大陆也有,只是名称不同,但台湾占比特别高;若以台北市新建案平均每坪房价单价93万元新台币,推案平均公设比达34.5%计算,等于其中有32万元新台币在买公设,如果民众买卅坪房子,等于花960万元新台币买公设。
瑞普国际副总苏瑞强表示,香港近来也因建案公设比达20~30%,引起民众反弹,港府并希望开发商尽量以使用面积出售。
以美国为例,大师房屋总经理陈建庆表示,美国买卖房子,对于游泳池等公共设施,会另外在产权上附注说明,但不列入计价,买卖双方均以实际室内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数作为计价标准。
他表示,澳洲、日本也一样,其中日本认为阳台是逃生的平台,规定建案必须在阳台设置逃生孔,并非住宅使用,因此连阳台也不计价,不过,日本对阳台严格禁止外推,否则触犯公共危险罪,因此也没有人把阳台外推出去扩大住宅使用面积。
华人社会中,除了新加坡住宅以使用面积计价外,两岸三地包括香港、中国大陆的小区公共设施都登计在产权内,并合并出售给卖方。
香港人以发水率称呼公设比,并没明文规定比率;早年公设占比较低,但这几年已升高到20~30%,由于香港房价高,不少民众对此不满,也引发港府重视。
中国大陆建案的公共设施也出售,当地将公设比称为「得房率」,各城市、各建案不一定,大多在90%至70%,也就是我们公设比的10~30%,比台湾还是低一些。
房地产学者庄孟翰表示,国外虽没有公设比,但仍是把建案营造成本平均分摊到实际可出售的面积,也就是使用面积,公设也不是用送的;只是我国习惯用公设比,容易让民众有单价较低的错觉。
营建署:公设登记后可买卖
“内政部”营建署表示,基于保障民众权利,因此住宅大楼公共设施现在都登记在住户名下,由于登记之后属私人财产,可以自由买卖,因此建商也能出售。
营建署表示,到底公共设施该不该登记,如何登记,这几年一直有检讨声音,目前也已取消露台、雨遮等登记,但登记与否,对民众而言,各有利弊,公共设施如果不登记,放在建商名下,日后往往衍生很多纠纷。
对于业者认为建筑法规不当造成公设比节节升高,营建署表示,对于业界意见,营建署会了解讨论。
但台北大学不动产系教授彭建文对营建署的说法表示,法律对公设比虽没有规定上限,但面对建案公设比节节上升,营建署除对相关法令进行检讨,更应要求建商、业者提供更充份的信息,并落实,让民众了解到底买了什么。
北市公设比吓人 庶民叹住鸟笼
北市平均公设达34.5%
香港人住鸽笼,台北人也好不到哪里;根据最新统计,北市今年推案平均公设比达34.5%,再创新高,有建案甚至高达53%,等于民众每买两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就有一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是公设;但台北人付了大钱在根本不实用或不会用的花园、游泳池、交谊厅甚至花台上;换算实际每人平均居住面积仅6.29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,在亚洲只胜过香港的4.5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。
住展杂志今天发布大台北推案公设比统计,台北市与新北市大楼公设比都呈逐年增加走势,北市自2006年突破30%以后,一路拉高,今年1~10月平均推案公设比达34.5%,比去年又升了1%,创下历史新高。
新北市在民国2011年以前平均公设比都在30%以内,2011年一度拉到30%以上,来年暂时回降,但之后又连两年走高,今年至今也达新高的31.6%。
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数已很小 还得花钱买公设
以建筑基地缩小来说,台北市今年有14个建案公设比超过40%,最高达53%,几乎都是基地规模在100坪(1坪相当于大陆的3.3平米)以下的鸟笼建案,明明已经买到很小坪数,却还得花更多钱买公设;相较之下,新北市公设比最高的建案为39%。
住展杂志企研室经理何世昌表示,大台北建案公设比年年增加,除建案普遍增加休闲设施外,法规修订与建筑基地缩小是主要因素。
何世昌表示,大台北偏高的公设比,不仅让民众觉得房价更贵,而且也让每人平均居住面积直直落;根据“内政部”今年最新住宅信息统计汇报显示,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为9.64坪,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则是9.6坪。
台湾每人居住面积 亚洲只高于香港
根据住展搜集资料,在亚洲城市中,香港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全球最小,仅约4.5坪;日本的东京市民平均居住面积有8.5坪;新加坡国土最小,但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仍有9.1坪。
以此比较,双北市民似乎居住面积不小,但其他城市房屋交易大多没有所谓公设比,而台北市如果每人居住面积扣除公设,仅约6.29坪,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仅约6.57坪,只高过香港,远比东京、新加坡还来得低。
相关主题TAG标签:
台湾房地产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