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举一到,两党支票越开越大。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朱立伦提出住宅政策,不但要在四年内累积社会住宅量体达40万户,且计划将大台北房价所得比要降到八倍以下。这张政策支票开得比民进党大,到底会不会成为选举口号,引起全台选民关注。
两党的住宅政策不能像一篇华而不实的学术论文
针对朱立伦所提住宅政策个人下了一个结论是:华而不实,是一篇不可能实现的学术论文。之前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所提的住宅政策相当模糊,对20万社会住宅的执行细节交待不清,而现在国民党朱立伦提出的住宅政策更是华而不实,在此分别针对朱立伦的「空屋移转社会住宅」与「房价所得比8倍」两大住宅政策,提出个人的看法:
朱立伦如何让大台北房价所得比降至8倍以下?
台北市平均房价1700万,家庭可支配平均所得129.26万,所得比13倍。要让台北房价所得比由13倍以上降到8倍以下,到底是要打房价还是要提升国民所得?我们来试算一下:
一丶若房价不动,就要大幅提升家庭所得:
1700万/8
=212万所得(应该达到的所得),(212万-129.26万)/129.26万%=64%,所以平均家庭所得要提升64%,换句话说4年后每户家庭的可支出所得会增加64%,达到每户212万的平均所得,在16年来平均薪资所得原地踏步的情况下,朱立伦要在四年内就能提升64%,除非有盂兰神功,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二丶若所得仍然维持不动,那就一定要大幅降低房价:
129.26万x8
=1034万(应该达到的平均房价),(1700万-1034万)/1700万=39.16%,则房价必须跌39.16%,加上近一年来大台北房价已经跌幅近8%,这样几乎是腰斩一半的跌幅,不要说房地产市场是否受得了冲击,金融市场恐怕先要预演一场「2012」的灾难片。
房价所得比不是房价涨跌的唯一侦测指标,它突显房价与所得的不合理比例,更突显台湾家庭所得十六年来原地踏步的困境,就算未来控制房价跌幅在20%,家庭所得也要同步提升35%,就算控制房价跌幅达30%,家庭所得也势必要同时提升22%以上,这种政见实现的难度很高。未来施政的重点,应放在提升经济景气,开放多台币投资,创造公平竞争环境,才能真正提升国民所得。
空屋市场移转为社会住宅,真如小学生的填充题一样简单?
朱立伦的社会住宅政策,主张透过扩大租金补贴、转化闲置空屋及多台币兴办等方式,可以在4年内达成20万户社会住宅量。朱立伦解释,扩大弱势租金补贴部分,每年可满足7.6万户弱势家庭需求,有配偶且无自有住宅的弱势青年,最高每年5万台币的租金补贴。4年内,就可达到每年照顾10万户弱势和青年人。此外,朱立伦也提到大台北地区空屋有29万户,可以利用租税诱因,让屋主释出闲置空屋作为社会住宅,租金优惠青年,约6万多户,短期健全租屋平台,长期则成立行政法人专责办理。他保证,4年内总共可累积20万户的量体。
针对空屋透过租税补贴就能移转满足社会住宅需求,认为是天方夜谭,个人也曾专文提出三大质疑:
1. 空屋转移社会住宅,与现行失败的租屋平台有何两様?应先检讨租屋平台失败的主因。
2. 空屋的空间坪数较大居多,能确实吻合弱势需求吗?
3. 要出租者就不会想储屋,要储屋者就不会想出租,真正了解空屋者的心态吗?有配偶青年每年最高补贴5万,每月补贴4千台币,与现行租屋平台有何不同?
对于「空屋移转社会住宅」与「房价所得比8倍以下」两大住宅政策,如同一篇不可能达成的学术论述,我们赞同巢运所提,租金补贴与奖励空屋释出并不比社会住宅便宜,因为社会住宅有长期的租金收入,房地产权乃所有,只要与民间合作开拓财源,就能创造三赢,对租屋者也较有稳定的安全感,无论是租金补贴还是爱心房东,势必难有较大成效。
相关主题TAG标签:
台湾房地产新闻